改變飲食太困難!但只要做了這件事,健康也可以很有感!

文章目錄

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隨著時代的變遷、環境的變化、網路時代的來臨而增加了許多的不可控。人們會因為空氣品質、食安問題、情緒壓力、網路成癮等等因素,而對身體或心理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無論是環境、飲食或情緒,都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漸漸的體現在人們的健康問題上。本篇將推薦 4 個從飲食生活上改變的小動作,讓你越吃越健康,也會推薦改變飲食的麵條【日日好食麵條】,讓你可以改變健康於無形之中。

遵從以下四個小動作,改變飲食也可以很簡單 (圖片來源:Unsplash)

影響健康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

空氣污染

工廠排放的廢氣也會造成空氣汙染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都會接觸到的 PM 2.5 (細懸浮微粒)包含:

1.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道路揚塵

2.汽機車車輛排放的廢氣

3.工業/工廠的排放

4.境外污染

5.露天燃燒等,都是 PM 2.5 的主要來源。

建議外出可以戴口罩避免空氣污染的危害 (圖片來源:Unsplash)

因 PM 2.5 非常細小,無法被阻擋於體外,因此常會經由鼻腔、咽喉、肺泡進入人體,引發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與增加肺癌的風險。因此建議可以隨身攜帶口罩提升自體的免疫力,以維持身體的健康。

食安問題

近期爆發的蘇丹紅事件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Unsplash)

部分的加工食品添加了許多的添加物,長期食用,容易累積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近期的食安問題包含,塑化劑、瘦肉精、蘇丹紅、米酵菌酸等,皆因爲使用過量或製造儲存的方式有問題,而引發食安風暴。建議選擇原型的食物減少加工食品加熱的時間,可以降低更多致癌物的產生。

另外,水污染、食物污染、噪音污染、社會/政治動盪等外部的環境污染,也都會造成身體及心理的危害。因此,做好相關防護措施或適當調整心情,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關鍵。

內在健康因素

適當的休息與冥想對健康很有幫助 (圖片來源:Unsplash)

生活型態醫學強調,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所引起的,建議透過以下六大面向去改變生活方式,以遠離疾病根源。

第一面向、有效的營養。選擇植物為主的飲食,例如蔬果或豆類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的食物。

第二面向、身體活動。適度的活動,例如:跑步、游泳、瑜珈等運作,避免久坐。

第三面向、良好的睡眠。確保每晚獲得足夠的睡眠,建議睡 7~9 小時,才有助於恢復身體的能量,改善情緒以及思考的能力。

第四面向、壓力管理。學習減輕壓力的方法,有助於預防生理及心理的健康,例如:深呼吸、冥想、瑜珈、放鬆練習。

第五面向、正向社會互動。建立健康的社交互動,與朋友保持緊密的聯繫。

第六面向、避免危害性物質的使用。戒菸、戒酒或減少有害物質的接觸。例如:化學品和污染物質。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改善情緒與思考能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改變生活型態的六大面向
第一面向有效的營養。選擇植物為主的飲食
第二面向身體活動。適度的活動
第三面向良好的睡眠。確保每晚獲得足夠的睡眠
第四面向壓力管理。學習減輕壓力的方法
第五面向正向社會互動。建立健康的社交互動
第六面向避免危害性物質的使用。戒菸、戒酒或減少有害物質的接觸

飲食習慣的影響

無論是外部的環境或內在健康的因素,最容易影響健康的,絕對是飲食無誤!

三餐正餐

很方便的便當可以吃飽但不一定很健康 (圖片來源:Unsplash)

上班工作忙碌,三餐主打一個隨便或方便,往往就是 中餐吃 7-11,晚餐吃自助餐或家裡煮的晚餐,但也因為這個隨便或方便,增加了身體上許多的負擔!

通常為了使食物看起來美味,烹煮時都會添加許多食用油與醬料,讓食物看起來油油亮亮的很可口美味。但這些食用油與調味料就是造成身體負擔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調味料含有大量的糖與鈉,而過多的油脂、糖或鈉,會造成脂肪堆積,增加疾病的風險。

飲料與零食

零食與飲料是熱量爆表的來源之一 (圖片來源:Unsplash)

身為手搖飲王國的台灣,含糖飲料也是國人糖分攝取的主要來源之一。幾乎每人每天一至兩杯的手搖飲已成習慣。但糖也會增加熱量,當攝取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的能量時,就會轉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造成肥胖。

另外,飯後一包零食或追劇看電視來一包餅乾,也是國人的生活小確幸。但無論是油炸或是烘烤的餅乾,都含有高鹽、高添加物、高糖、高熱量,吃多了也會增加代謝的負擔,還不如吃原型的肉類來得更健康!

改變飲食習慣的小動作

如果說零食或飲料是可以戒掉的,那三餐呢?總是要吃的吧!那該如何吃的更健康呢?

其實,只要從以下四個小動作做調整,就可以離健康更近一點。

小動作一、更換調味鹽

仔細挑選食用鹽的成份也可以吃的很健康 (圖片來源:Unsplash)

家裡一般的食用鹽,大多鈉含量都超高,而鈉含量若攝取過量,則會造成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挑選鈉含量較低的食用鹽,例如:優 義式紅岩鹽。

但若有腎病或腎功能不足的患者,則需謹慎使用低鈉鹽,以防出現四肢無力或心律不整等問題。

把家中常用的鹽換成另一種低鈉鹽,不改變烹調習慣,也不會造成任何困擾,卻可以讓飲食更健康。

小動作二、更換醬料

要注意日常用的醬油、醋、食用油的成份 (圖片來源:Unsplash)

任何食物都需要醬料與調味,而我們最常見的調味料不外乎是蕃茄醬、醬油、沙茶醬、沙拉醬等,可以活化味蕾還可以增加食慾。但往往調味料的製作過程都含有高鹽高糖甚至過多的油脂辛香料,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

建議我們常用的醬油可以挑選低鈉的醬油,例如:金蘭無添加原味醬油、黑龍無添加薄鹽黑豆蔭油。

把家中常用的醬油,換個低鈉的選擇,一樣可以用醬油烹調,只是換個低鈉的醬油而已,絲毫不影響烹調食物的美味。

小動作三、更換主食白米飯

每餐必吃的白飯加點糙米一起吃可以更健康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米是去糠去胚芽而形成的白米,雖然不算是精緻澱粉,但也少了全穀根莖類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建議煮白米時,可以添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糙米或胚芽米,不僅可以補充營養素,還可以減少澱粉的攝取。

只要將少少的糙米添加到日常的白米中一起煮熟,也可以很美味。

小動作四、更換主食麵條

一樣是吃麵條,但可以選擇更健康的麵條 (圖片來源:日日好食)

白飯與麵條是國人的主食之一,然而麵條比白飯多了許多的鈉含量與熱量。一般市面上的麵條皆是使用麵粉、鹽與水製作而成,其中鹽的鈉含量就比米飯高。因此若日常想吃麵條,建議選擇鈉含量低的麵條,例如:【日日好食】的純麵麵條,比市面上麵條的鈉含量少了一半,讓你在家吃麵條也能很健康。

日日好食】的麵條也因了用黃豆黑豆取代一般市面上麵條的一半的麵粉製作而成,因此多了蛋白質膳食纖維的營養。

把家中常備的麵條,用【日日好食】的純麵麵條取代,一樣可以吃麵,但卻可以吃的更健康。

改變飲食習慣的小動作
動作一動作二動作三動作四
更換調味鹽更換醬料更換主食白米飯更換主食麵條

完成這四個小動作,讓家人更健康

飲食更健康,未來生活更美好 (圖片來源:Unsplash)

健康的飲食習慣,很難說改就改,不妨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習慣,再去適應習慣,讓習慣成為日常,就是邁向健康生活的一大步!

只要從日常飲食做起,調整烹煮的食用鹽更換調味的醬油在日常吃的白米飯中加入一點糙米再把家中常備的麵條換成【日日好食】的健康麵條,就可以讓健康改變於無形!

不是不能吃鹽、不是不能吃醬油、不是不能吃白飯、不是不能吃麵條!而是改變這些食物原來的成份與營養,讓日常的飲食不造成身體的負擔,讓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日日好食|店家資訊

官網https://www.goodfoodeveryday.com.tw/
地址台北市中⼭區⽟⾨街1號 台北創新中⼼ CIT F室
客服電話02-28963088
FBhttps://www.facebook.com/goodfoodeverydayTW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41

參考資料 2: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8&pid=15949

參考資料 3: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888

參考資料 4: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9301

參考資料 5: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4&pid=721

參考資料 6:https://health.tvbs.com.tw/nutrition/341307

» 更多推薦:

【豆腐砂推薦】妮可露貓砂,獨家小藍塊除臭混合貓砂,貓奴一定要選這款
5 種最能保存有故事的照片方法,推薦您用回憶書珍藏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